近年来,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发展很快。这类学院的试办,不但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而且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最近,教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并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出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较为广泛的反响,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部长周济。
问:为什么要积极发展独立学院?
答: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在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再考虑现实的需求,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面临着的一个高等教育学龄人口高峰,普通高中规模正在加快发展。虽然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在经过了历史性跨越之后,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很多地区已经达到60%以上,甚至70%。但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这样的高考录取率水平,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国老百姓一贯重视教育,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对于孩子上大学的需求更加迫切。总而言之,对于高等教育的规模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然还是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另外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盼望教育尽快达到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形势要求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但加快发展又将面临教育经费投入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巨大困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公办高校的潜力已经充分发挥,同时,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滞后于规模发展,很多地方高校生均拨款逐年下滑,许多高等学校处于超负荷运转状况,办学条件全面紧张。受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制约,今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因此,高等教育规模要继续有大的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公办高校,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必然的选择。必须尽快完善和规范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要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形成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办学新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异军突起,是高教改革中的重大突破。独立学院的发展正是为社会力量的介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顺应了高教发展的需要。如:浙江大学成功地举办了两个很有特色的独立学院,一是城市学院,二是宁波理工学院,都是充分利用大学和社会力量的优质资源,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几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迅速扩大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很好的典范。